工藝美術、非遺技藝,向來是蘇州響亮的名片。蘇州古代工匠留下的優(yōu)秀技藝,并未被時間侵蝕,但凡說到如今的蘇工蘇作,業(yè)內無不交口稱許。千百年流傳下來的品牌,在今天依然光彩奪目。豐富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是蘇州這片土地的特有財富。目前,蘇州有世界級非遺項目7個,國家級非遺項目33個、傳承人50名,省級非遺項目124個、傳承人143名,市級非遺項目172個、傳承人464名。
蘇州一直高度重視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和傳承,在不斷完善非遺保護體系的同時,還設立了非遺保護專項資金,這項資金逐年增長,已由最初2005年的300萬元增加到2022年的1300萬元,不論是資金總額還是增長幅度,在全國地級市中均處于領先地位。與這份投入相應的是,近年來,蘇州正以“版權賦能”為抓手,激發(fā)非遺創(chuàng)新活力。
非遺傳承人爭相與版權牽手
每當談起《太湖霞光》這件贏得滿堂喝彩的作品時,江蘇省工藝美術大師、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光福核雕)代表性傳承人陸小琴,都會用“一次全新的嘗試”來形容它。
之所以這樣說,陸小琴表示,主要有兩方面因素。一方面,《太湖霞光》首次采用了破核法,打破了橄欖核原本形狀,將其處理成接近90度的立體畫面,形成水天一色的天際線,以光影勾勒出空間形態(tài),形成視覺焦點。方寸之間,一輪朝陽沖云破霧、噴薄而出,將觀眾帶入“天際霞光入水中”的唯美意境;另一方面,陸小琴首次嘗試運用版權來保護自己的作品——2017年11月,陸小琴為核雕《太湖霞光》申請了版權登記。
無獨有偶。“姑蘇繡郎”、薛氏刺繡第四代傳人張雪早在2014年就開始研究版權的保護和運營,目前已建立擁有7人的版權工作小組來處理日常關于版權的各種問題。據介紹,張雪創(chuàng)立的蘇州彌惟文化藝術有限公司已自主取得2項發(fā)明專利、10余項實用新型專利、30余項外觀設計專利,并擁有300多項美術版權、500多項作品著作權,發(fā)表過7項代表性著作,是行業(yè)內唯一擁有13個軟件著作權的企業(yè)。
面對非遺保護和傳承,非遺傳承人和接班人們不約而同地與版權牽手,以激發(fā)創(chuàng)新活力,打造更有影響力的版權品牌。
版權護航非遺行業(yè)創(chuàng)新發(fā)展
在蘇州大學王健法學院教授李小偉看來,非遺傳承人爭相與版權牽手并不是靈光乍現的選擇,而是深思熟慮的結果。李小偉表示,非遺要想發(fā)展,僅僅靠原模原樣的保護和傳承并不是長久之計,必須在創(chuàng)新中發(fā)展?!皼]有創(chuàng)新,非遺的保護和傳承將舉步維艱?!崩钚フf,“要讓更多的人參與進來,讓非遺真正走進百姓生活,從而獲取持續(xù)發(fā)展的動力。而在這個過程中,版權將起到保駕護航的作用?!?/p>
事實也的確如此。2021年,陸小琴為其核雕作品《光影春秋》確權。“核雕要發(fā)展,必須要創(chuàng)新;而創(chuàng)新要有動力,則需要得到保護?!标懶∏僬f,自己之所以積極運用版權,就是要保護自己那份持續(xù)創(chuàng)新的動力。
張雪將蘇繡帶到了手表表盤、耳機、手機殼、首飾上,傳統與現代的結合大受年輕人歡迎。他表示,要讓傳統蘇繡進一步出圈,與不同行業(yè)實現跨界合作,就要探索蘇繡更多的發(fā)展方向,最終讓其更好地走入年輕人的生活中,“在這過程中,版權的保護和運營至關重要。”
蘇州緙絲織造技藝大師蔡霞明及其團隊近年來也對版權非常重視,注冊了緙絲“織圣堂”品牌。品牌名下,大到收藏級作品,小到圍巾、零錢包、茶席、扇套等文創(chuàng)產品,都登記了相應版權。到目前為止,創(chuàng)作和登記的版權作品已達100多件。這讓他們敢于大手筆投入設計研發(fā),從而贏得更多的市場。這也使得傳承創(chuàng)新與市場推廣形成了良性循環(huán),為緙絲產品產業(yè)化發(fā)展插上了騰飛的翅膀。
版權助力非遺行業(yè)跨界破圈
黃金飾品店堂式體驗、文創(chuàng)類多元場景式沉浸、大師金銀細工藝術品展覽……近年來,蘇州“老萬年”的破圈探索引人注目。掌門人戚春蘭在非遺金銀細工的蘇作工藝中融入現代文創(chuàng)設計理念,和多種藝術、前沿科技等跨界組合,文化元素、趣味性、時尚感“多合一”,成為不少消費者搶購的“伴手禮”。
多年前,戚春蘭就認識到版權的重要性。2015年3月,她邀請沈民義、孫君良、徐惠泉、劉懋善等18位吳門畫家,以蘇州傳統經典名勝與當代地標建筑為內容,攜手創(chuàng)作了巨幅中國畫長卷《錦繡蘇州》,集中展示蘇州歷史文化的博大精深與當代蘇州的獨特魅力。而以《錦繡蘇州》為IP(知識產權),她和團隊又開發(fā)了典藏版金條、珍藏版金銀條、專題郵票、主題畫冊、蘇繡長卷、水墨噴繪真絲圍巾等一系列衍生產品,并接受定制,在傳承非遺技藝、傳播江南文化的同時,大大開拓了市場。
2016年12月,戚春蘭以蘇州非物質文化遺產“姑蘇吆喝(叫賣)”為基礎,將吳儂軟語特有的“梔子花白蘭花”吆喝聲申請聲音商標,并為其聯合創(chuàng)作主題歌曲。她還以“梔子花白蘭花”為視覺元素設計了一系列衍生產品,包括金銀飾品系列、蘇繡系列、蘇扇系列、陶瓷系列、傘具系列、其他日用品等六大系列共數百件產品。2019年3月,她又以“姑蘇吆喝(叫賣)”結合十二月令花神的傳說,創(chuàng)排了非遺藝術情景劇《十二花神》,拓展了“姑蘇吆喝(叫賣)”及相關主題文創(chuàng)產品的傳播度。此外,她和團隊還結合納米科技、智能穿戴設備等研發(fā)了金手串等產品,并參與研發(fā)故宮IP、電視劇IP,玩轉“跨界組合”,吸引了眾多新粉絲。
3月初,以故宮館藏“清乾隆白玉雙鳳紋鏈瓶”為設計原型的盛世鴻運寶瓶在“老萬年”亮相?!敖衲?月,我們參與的‘國家寶藏’IP藏品研發(fā)啟動,目前已完成部分金銀作品的設計制作?!逼荽禾m大弟子張超告訴記者,就在本月,盛世鴻運·金寶瓶、盛世鴻運·紅寶瓶、萬年福掛件將與市民見面。
每一種非遺文化,都是經過時間的淬煉和代代傳承才成為經典。非遺保護與傳承的意義,不僅在于留存?zhèn)鹘y,更要尋求與當下生活的連接。未來,在版權的護航下,蘇州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將與更多可能性相連接,并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持續(xù)精彩亮相。(蘇報記者 姜鋒 實習生 莫欣穎 蘇報通訊員 李培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