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wǎng)消息:打開本周豐收地圖,看奔跑的三夏時節(jié)。眼下,在大江南北的田間地頭,一場與時間賽跑的三夏搶收搶種正在上演。各地搶收進度如何?我們一起到地圖與數(shù)據(jù)中尋找答案。
如果你從空中俯瞰,會發(fā)現(xiàn)五月中國大地上的豐富多彩。眼下,全國冬小麥的收獲正如火如荼,當西南地區(qū)的收獲接近尾聲,湖北則追趕到70%,而江蘇、安徽、河南則剛剛開跑。而在東北地區(qū),黑龍江、吉林、遼寧、內(nèi)蒙古春播糧食已接近尾聲,其中玉米的播種基本結(jié)束,大豆播種接近終點,水稻栽插則近九成。再看冬油菜,收獲也已過九成,其中江西、湖北、湖南、重慶、四川、云南基本收獲完成,貴州過九成,河南近八成,安徽、陜西、江蘇、浙江均超六成。
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聚焦本周的主角——冬油菜。你知道嗎?眼下田野里顆粒飽滿的冬油菜,其實就是我們在春天“打卡”過的油菜花田。金黃明艷的花朵是春天獨有的風(fēng)景,而夏日里,作為我國重要的油料作物,它們將很快變成菜籽油,完成神奇的轉(zhuǎn)化。
我國菜籽油的原料由冬油菜和春油菜組成。冬油菜的種植面積占到了85%以上,它們主要分布在沿著長江流域的幾個省份四川、湖北、湖南、安徽、江西、貴州、重慶,而春油菜則主要分布在西北地區(qū)。
在中國人的廚房里,花生油、豆油、葵花籽油、菜籽油是幾大主要的食用油。而在眾多的植物油原材料中,油菜是我國分布區(qū)域最廣、播種面積最大的油料作物,近兩年油菜籽產(chǎn)量穩(wěn)居1400萬噸以上,是當之無愧的油料“種子選手”。為啥油菜播種面積最大呢?這就要說到油菜的一大優(yōu)勢了,它與大豆、花生等作物不同,不和主糧爭地。種油菜一般用的都是冬閑田。長江流域的農(nóng)民們沿襲著稻油輪作的模式,夏天種水稻,秋天收稻米,冬天種油菜,春天收菜籽,兩種作物無縫銜接。不僅如此,油菜還能養(yǎng)地。種了油菜的地,后茬的水稻單產(chǎn)能提高10%左右,這么“有才華”,油菜被偏愛也就不奇怪了。
作為國內(nèi)主要食用油源,油菜籽的加工技術(shù)也在提升。鐮刀割菜、摔打脫籽的傳統(tǒng)收割方式,逐漸被智能機械化替代。一臺收割機能先后完成脫粒、粉碎油菜果殼和秸稈以及噴撒還田的全流程,還大大降低了菜籽丟損率。傳統(tǒng)人工收割一天只能收一畝,機械收割一天能收60到70畝,也就是說,一臺收割機相當于至少60個勞動力。不得不感嘆,農(nóng)業(yè)現(xiàn)代化,真香。今年夏收,油菜面積預(yù)計達到1億畝以上,增加1000萬畝左右。為了我們的“油瓶子”多裝中國油,中國油菜要“加油”。
而說到愛種油菜愛吃菜籽油的省份,四川當屬第一位。今年四川全省油菜播種面積2250萬畝,比上一年又擴種了180多萬畝。四川人是真愛菜籽油呀。這不僅緣于菜籽油的營養(yǎng)價值非常高,更是因為菜籽油可謂是川菜的靈魂。水煮魚、熘肥腸……在菜籽油的參與下,怎一個“香”字了得。而在大江南北,從西北的油潑辣子到湖南的湘味小炒,再到重油重色的徽菜,菜籽油給各菜系的廚師們創(chuàng)造了施展技藝的舞臺,成為人們一日三餐的珍饈美味。一粒粒小小的油菜籽壓榨成油,不僅豐富了味蕾,還給我國的油料安全貢獻著大大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