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聲音,我們愿意聽見;
你的關切,我們一同看見。
圖片來源:新華網
新江蘇評論員 非文
“裝不下了!真的裝不下了!”中秋國慶假期最后一天,許多人踏上了返程路,網友們的后備廂和行李箱里再次“長”滿了特產。水果論箱、雞蛋論筐、蔬菜論斤……雖然每個人裝的東西五花八門,但全天下父母們的目標是一致的——塞滿!
遼寧沈陽的邢先生在網上發(fā)布視頻,曬出了父母給帶的土特產,足足有200斤。邢先生說,大部分都是父母自己種的,兩個人要搬五六趟才全部搬上樓,但大家都很高興,自己也能感受到家人滿滿的愛。還有網友說接下來半個月都不用買菜了,更有的網友都已經開始盼著過年了。
我們總說“夠了夠了,塞不下了”,他們卻擺手“不多不多,幾天就吃完了”。有人把孟郊《游子吟》中的詩句形象地改成了“慈母手中箱,臨行密密裝”,每次你覺得再也裝不下的時候,爸媽總能找到縫隙,再塞點什么進去。
其實,現(xiàn)代社會物質富足,吃飽喝足早已不是問題,說不定一車土特產還抵不上回家的路費。但正因為有父母愛的加持,這沉甸甸的后備廂宛若無價之寶?!昂髠鋷膼邸蹦芤l(fā)共鳴,因為它戳中了我們內心最柔軟、最溫暖的角落,那就是人世間最為可貴的父母恩情。一位博主感慨:在收拾行李的那一刻我就開始想家了,到底什么樣的終點,才配得上這一路的顛沛流離。多大的后備廂都裝不下親人的愛,“還能再裝點”成了父母的口頭禪,而“我那什么都有”則是每個離家孩子不舍或不忍的托辭。
車門一關,再回來不知是何時。后視鏡里,那遲遲不愿離去的身影,變得越來越模糊,最后變成一個小小的黑點……這樣的離別總是會讓人淚目。在父母看來,8天長假是難得的團聚,下次見面很可能是以年為單位,自然要傾盡所能,把他們質樸又實在的愛一股腦兒裝進后備廂,盡管萬般不舍,依舊揮揮手跟子女叮囑“路上開慢點”。
《詩經》里曾這樣描述父母之愛:“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撫我蓄我,長我育我,顧我復我,出入腹我。欲報之德,昊天罔極!”父母的愛是無私的。作為子女,在為“后備廂的愛”感動的同時,其實很多時候也都在心安理得享受著這種感覺,只是很少去反思,我們是否回報了父母足夠的愛與關心?雖然在外打拼很辛苦,但工作真的一直都那么忙嗎?父母正在慢慢老去,難道真要到了“子欲養(yǎng)而親不待”之時才追悔莫及嗎?
或許來日并不方長。
趁時光未老,多給父母親打打電話,講講工作中、生活中的趣事,和他們分享你的喜怒哀樂,讓他們經常聽到你的聲音,了解你的近況;趁父母尚在,?;丶铱纯窗?,耐心和他們拉拉家常,陪他們出門散步,聽他們嘮叨叮嚀;與父母觀念不一致的時候,多一點包容順從,不要仗著自己見多識廣去嘲諷、去頂撞;當他們面對智能手機、網絡電視一籌莫展時,手把手給他們示范講解如何操作使用;分享一些真實案例,教他們防范電信詐騙……這些看似老調的建議,其實生活中真的很需要,尤其是在這個時光飛逝的現(xiàn)代社會。
有些子女常年在外,覺得逢年過節(jié)給父母打點錢、寄點禮物就是“孝順”了。其實,父母真正需要的,從來不只是物質上的要求,更多的是精神上、情感上的關懷與撫慰。他們希望在自己孤獨寂寞的時候能有人傾訴,希望能經常聽你喊一聲“爸媽”。
有人或許會說,我也想盡孝,實在是離家太遠了,回家成本太高了,或者沒有那么多假期等等。但其實只要你愿意,相信總有辦法解決的。
用現(xiàn)在流行語來說,父母與子女之間,也是一場雙向奔赴。被塞滿的后備廂連接著家與工作地,飽含著父母的關愛和牽掛,這也是游子們在外拼搏的無窮動力。同時,子女也應回饋父母,把空余時間多分配一點給他們,行在當下,做在當前。而不是逢到父親節(jié)、母親節(jié)時發(fā)個朋友圈以示孝道,切不可讓“真孝順”變成互聯(lián)網時代的“云孝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