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到周末,不少南京的年輕人就在公園集合,在“貓捉老鼠”的“童年回憶”里玩得不亦樂乎。不過,彼時童年并非此時童年,成年人的童年回憶與孩子們當下的童年生活有所不同。有游戲組織者在接受采訪時表示,年輕人愛玩“躲貓貓”,小學生卻不怎么玩。我們不禁思考,“躲貓貓”為何遠離了孩子的童年?
曾幾何時,只要一片場地,一群小伙伴,“躲貓貓”游戲就自發(fā)組織了起來??煞叛劢诸^巷尾、田間地頭,如今玩“躲貓貓”的孩子確實少了。細想原因,一方面家校普遍重視安全,生怕孩子玩出閃失,對“躲貓貓”等存在安全隱患的游戲并不鼓勵;另一方面孩子課業(yè)負擔較重,放學后各回各家,哪還有時間盡情玩耍?孩子愛玩的天性得不到釋放,轉而以網紅玩具代替?zhèn)鹘y(tǒng)游戲,小學里流行起玩“蘿卜刀”、吸“鼻吸棒”。
教育專家擔心“蘿卜刀”隱藏暴力暗示,“鼻吸棒”存在健康隱患,這不無道理。有學者認為,玩游戲,是自愿嘗試克服種種不必要的障礙。參照這個定義,“躲貓貓”是游戲,體育運動是游戲,而玩“蘿卜刀”不是。玩,讓孩子學會了怎么解決爭端,明白了如何面對規(guī)則,了解到危險往往與新奇同在,認識到成功需要不斷嘗試??茖W適度玩耍,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長。對孩子來說,創(chuàng)造力、想象力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玩耍,是培養(yǎng)這兩項能力的重要途徑。如今的孩子們,玩的能力似乎變弱了,玩成為一件“奢侈品”。學校和家長在重視孩子的學習之余,也該關心孩子“怎么玩”。
如何讓孩子用好碎片化時間科學玩耍,是家校應共同思考的課題。一來,要把課間十分鐘還給孩子。安全再重要,也不該一刀切地禁止玩耍,教育部門、學校、家長應厘清權責邊界,給孩子課間玩耍創(chuàng)造條件,避免因噎廢食。二來,要辦好學校的各項活動。保證體育課不被占用,精心組織校內運動會,鼓勵校內興趣社團,用制度“護航”玩耍。再者,家長也應轉變教育思路,既重視當下可見的“學力”,也關心玩耍帶來的“潛力”,讓孩子張弛有度健康成長,給這一代孩子留下如同“躲貓貓”一般快樂的童年回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