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日報和交匯點新聞客戶端推出【點?亮】暖新聞報道專欄。在這里,我們共同發(fā)現(xiàn)、聚焦、講述各領域、許多人奮進、開拓的溫暖故事。點亮希望溫暖前路,點亮心光溫暖世界,你的故事,我們傾聽;你的發(fā)現(xiàn),我們講述。如提供報道線索,請投遞至501340877@qq.com。
除夕當晚,龍年央視春晚的歌舞類節(jié)目《看動畫片的我們長大了》,一瞬間帶著“80后”“90后”的觀眾“回”到了童年,網友直呼“被這個節(jié)目‘刀’哭了” “我的童年在此刻完成了閉環(huán)”。
“舒克舒克,開飛機的舒克……貝塔貝塔,開坦克的貝塔”,節(jié)目組曲中第一首《舒克和貝塔》尤為耳熟能詳。你知道嗎?“貝塔”們的表演者是來自南京理工大學(以下簡稱“南理工”)的軍工教師團隊。仔細看看他們的來頭:火箭導彈發(fā)射工程系、彈藥工程系、火炮工程系、機械設計及自動化系、車輛工程系……他們不僅開坦克,還會造坦克!時代奔涌,在14億人關注的舞臺上,“貝塔”們或許并不出色的歌喉,帶給了所有人一種力量:讓理想的風吹進現(xiàn)實,去綻放生命的光芒。
“回憶殺”:
抱著西瓜等著看動畫片的孩子長大了
1989年,由鄭淵潔的童話故事改編的動畫片《舒克和貝塔》首播,兩只小老鼠舒克和貝塔,以一種影視化的形象走進了無數(shù)中國孩子的世界。舒克和貝塔背負著“小偷”的罵名離開了家,他們行俠仗義,開辦航空公司,開著飛機和坦克幫助他人,戰(zhàn)勝了海盜,讓動物朋友們過上了快樂平靜的生活。
在眾多“80后”“90后”的心中,尤其是男孩的心中,舒克和貝塔既是童年記憶里的英雄,也承載了他們對美好未來的想象。他們幻想著和兩只小老鼠一樣,長大后成為飛行員成為坦克手,駕駛飛機和坦克,把“壞蛋”打到天上去。就像歌曲中唱的那樣,“心里流淌那首歌,讓我成為現(xiàn)在的我”。三十多年過去了,當初看過這部動畫片的孩子們已經長大。
“我們6個人不僅是開坦克的,還是造坦克的,我們是真正的‘貝塔本塔’?!?南理工春晚團隊領隊、火箭導彈發(fā)射工程系副教授任杰介紹,6位老師最大的出生于1982年,最小的出生于1991年,都曾是動畫片《舒克和貝塔》的忠實小觀眾。
“在湖南老家,夏天溽暑難消,我們穿著褲衩、抱著西瓜,早早守在電視機前等著。”車輛工程系副教授王爾烈回憶道。
火箭導彈發(fā)射工程系講師楊春浩是齊齊哈爾人,家里很多親戚在軍工廠工作,《舒克和貝塔》中的武器裝備,從小就在他心里種下了“上天入地”的種子。
機械設計及自動化系教師郭飛說,《舒克和貝塔》是他小時候最喜歡看的動畫片之一,“作為人人喊打的老鼠,他們并不自暴自棄,用勤勞勇敢、樂于助人的品格,得到了大家的認可,成為了大英雄”。
并沒有成為“大英雄”的郭飛和同事們,成為了造坦克的“幕后英雄”。如今,6位年輕的教師已經取得博士學位,在南理工機械學院專門從事軍工專業(yè)教學和科研工作,也取得了不少科研成果。他們就像動畫片里的人物一樣,在真實世界里承擔責任,為國家和社會作出貢獻。
上春晚:
“工科男”像科研攻關一樣攻克舞臺
科學實驗需要冷靜沉著,音樂旋律卻那么靈動跳躍;教師職業(yè)要求他們舉止端莊不茍言笑,舞臺演出則要他們大膽地跳、開懷地笑。在春晚這樣高規(guī)格的晚會上,完成一場近乎專業(yè)的表演,對6位“工科男”實屬不易。6位老師直言,從小到大,什么表演節(jié)目都沒參加過,“連幼兒園班級晚會的舞臺都沒有上過”。
為了更好地表現(xiàn)“貝塔”,6位老師使出了“洪荒之力”。 “我們把它當成科研攻關,一個一個難題啃下來的!”王爾烈老師笑著回憶。在房間里關著門練習歌唱技巧;在樓道里練習動作與協(xié)調性;只要有鏡子,不管有多少人圍觀都照樣跳;為了控制住咳嗽,大家吃了一瓶又一瓶“復方甘草片”……用火炮工程系講師林圣業(yè)老師的話說,節(jié)目雖然只有4分11秒,但是每一秒、每一個動作,大家都經過上千次的反復訓練,最終形成了肌肉記憶。
大幕拉開,聚光燈閃耀。農歷大年三十的晚上,6位老師站在了春晚舞臺上,迎來了“高光時刻”。他們動作舒展、卡點精準、情感表達到位,頗有一股正在駕駛坦克的“貝塔”自豪的精氣神。
這一晚,他們的家人們都緊緊盯著電視屏幕,各種網絡聊天群里都沸騰了,大家抓拍、錄屏、截圖……演出后,老師們收到的消息幾乎“爆炸”。
這一晚,南理工的學子們沸騰了。
“看到機械學院的時候,我在全家人的掌聲中起立歡呼!”學生@晴小蔚留言說。
“看到自己學院的老師上春晚啦!果然開坦克還得看南理工貝塔!”@chenjio留言道。
郭飛老師的孩子剛滿9個月,還不太認人。但只要聽到《舒克和貝塔》,正在哭鬧的孩子就安靜了,并且還開心地打上了節(jié)拍。郭飛笑著說:“這算是一個意外的收獲吧,參加了一次春晚還多了個‘哄娃神曲’。”
回課堂:
“老師,我想要讀您的研究生”
《看動畫片的我們長大了》一經播出反響熱烈,甚至連現(xiàn)場的攝像人員都被感動得熱淚盈眶。節(jié)目導演、北京舞蹈學院音樂劇系教師于海英表示,這個節(jié)目想要表達的正是夢想伴隨成長、夢想照進現(xiàn)實,觀眾的共鳴也正是源于在舞臺上找到了自己的影子。
不過,為了實現(xiàn)自己的夢想,現(xiàn)實中的“貝塔”們,遠沒有舞臺上的光鮮亮麗,還經常需要“灰頭土臉”、埋頭深耕。
2月28日,在南理工的兵器博物館,記者見到了“春晚6人團隊”,清一色的“黑色戶外服+牛仔褲+雙肩包”,面對記者的鏡頭時還是忍不住緊張和羞澀?!靶液媚銈兘裉靵聿稍L,明天開始我們又要開始出差了!” 彈藥工程系副教授丁力表示。他粗略估算了下,除了給學生上課,他們每個人在一年中有三分之一的時間都是在工廠、靶場中度過的。
央視春晚上,大家的“戰(zhàn)袍”正是戶外試驗穿的迷彩服。任杰介紹,武器裝備的試驗通常需要到極端艱苦的戶外環(huán)境中開展。比如,“寒區(qū)試驗”需要在零下三四十攝氏度的極寒地區(qū)進行;有的裝備需要進行稀薄空氣試驗,那就要到5000米以上的高原地區(qū)進行;戈壁灘、荒漠,這些越是荒無人煙的地方,越是“貝塔”們要去的地方。
穿著軍大衣在零下40攝氏度的漠河“凍成冰棍”,在沙漠炙烤10多小時幾近中暑,在5000米的高原上“高反”了一周還得堅持……這些故事在他們的團隊中比比皆是。“咱們研發(fā)的坦克、導彈要保證在祖國各個極端環(huán)境都能正常使用,可以說在960萬平方公里的任何地方,都不能掉鏈子。”
夢想需要接續(xù)奮斗,持續(xù)攻關。培養(yǎng)更多的年輕人成為“貝塔”、加入到國防建設當中,是老師們教學任務的重中之重。為了讓學生們接觸行業(yè)的最頂尖、最前沿的知識,老師們“以科研來促進教學”,把行業(yè)最新成果轉化為學生們的課堂知識。
參加過央視春晚和元宵晚會后,6位老師儼然成為學校里的“網紅”,連食堂打飯的阿姨都認出了他們。
“班導上春晚”這個事,學生們比老師還開心、自豪。年輕的楊春浩老師,一上課就收到了學生們熱烈鼓掌。大三學生小劉輾轉找到王爾烈,懇切地表示“老師,我想要讀您的研究生”。郭飛老師打著石膏,單手給學生上《圖學基礎與計算機繪圖》課,臺下 185名學生目不轉睛。
“我的學生都進入了國防單位,這是我作為老師最出彩的瞬間。”任杰說。國防領域要耐得住寂寞,耐得住清貧,始終保持一顆滾燙的愛國之心。教書育人十二載,令他欣慰的是,他帶的20多個畢業(yè)的碩士和博士,除了兩個女生,其他的全部都進了國防一線單位。
追問+
為什么是南理工?
很多人不禁要問,央視春晚的“貝塔”團隊為什么選擇南理工?
記者了解到,去年12月,南理工校方接到了央視春晚導演組的邀請,希望能推薦6名從事軍工科研的老師參與表演,原因是“南理工為中國第三代主戰(zhàn)坦克的研制作出了突出貢獻”。
1999年10月1日,在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50周年閱兵式現(xiàn)場,首次公開露面的、完全由中國人自主研發(fā)的“ZTZ 99式三代主戰(zhàn)坦克”方陣從天安門廣場前隆隆駛過。三代坦克的第一次亮相受到世界矚目,引起巨大反響,向世界鄭重宣告:中國終于有了自主研制的世界一流坦克!
研制技術復雜的新坦克堪稱“超級工程”,第三代新型主戰(zhàn)坦克的研制承載著國家希望。在三代坦克的研制過程中,處處有南理工人獻身國防的身影。
三代坦克總設計師是軍工界傳奇“獨臂總師”祝榆生。1984年被任命為總設計師時,他已經66歲了,已經過了一般人的退休年紀。但為了打破國外封鎖,為了中國擁有自主研制的世界一流坦克,他毅然承擔了研制任務,1999年裝備定型的時候,他已經81歲高齡。
為解決坦克破甲彈的指標問題,78式82毫米破甲彈的主要設計師、南理工(原“華東工程學院”時期)教授朱鶴榮,協(xié)助彈廠攻克技術難關,將三代坦克搭載的125毫米破甲彈的威力提升到了設計指標的水平。
三代坦克的低溫感火藥裝藥技術相關研究,由南理工傳奇“火藥王”王澤山院士牽頭解決。王澤山研發(fā)的一系列裝藥新技術不但在三代坦克的后續(xù)型號上獲得了使用,而且推廣到許多口徑的炮彈上,使我國炮彈裝藥技術站到了世界最前列。
“直到今天,在全球武器排行榜中,中國的‘99改坦克’仍然位居世界最先進的行列!”任杰自豪地向記者科普道。
不僅如此,在2019年國慶大閱兵中,32個受閱武器方陣中有24個裝備的總師和副總師由南理工的校友擔任。其中,某車載火炮系統(tǒng)由南理工擔任總師單位,這也是該次閱兵中唯一由高校擔任總師單位的武器裝備?!笆濉币詠?,該校獲得省部級及以上科技獎勵248項,其中國家科學技術獎17項,實現(xiàn)國家科學技術獎五大獎種全覆蓋。
“祖國的需要就是我一生的追求。”這句王澤山常常掛在嘴邊的話,也在激勵著每一個南理工的“貝塔”。在追求科技報國的道路上,只有“舍我其誰”的使命感和“時不我待”的緊迫感,才能成就一番事業(yè)。
“貝塔團隊”因春晚一炮而紅,緊接著又在元宵晚會上參與了《致平凡》的演唱:“歲月多變遷,我也不曾忘卻人生出彩瞬間……”記者問他們,人生出彩瞬間是什么。91年的楊春浩回答得非常簡單:“讓更多的學生進入國防,保家衛(wèi)國,這將是我一生都將追求的出彩瞬間!”
策劃統(tǒng)籌|王曉映
文|劉海琴 李璞
視頻|鄧宇軒 穆懷佳
通訊員|曹佳音 葛玲玲
【點·評】“童年夢”與“強國夢”彼此照亮
在春晚唱響“開飛機的舒克,開坦克的貝塔”的表演者,真的是“開飛機”的飛行員和“開坦克”的工程師!打動人心的,不僅有重溫兒時經典的“回憶殺”,更是童年夢想與現(xiàn)實成長的彼此照亮。它們交織并軌的瞬間,讓我們真真切切看到了夢想的力量。
這故事溫暖,溫暖得有力度、有深度,因為照進現(xiàn)實的不僅是“舒克貝塔”的童年夢,更是“大國重器”的強國夢。
夢想何以成真?從零下三四十攝氏度的極寒地區(qū),到空氣稀薄海拔5000米以上的高原地區(qū),再到地表溫度超過60攝氏度的炙熱沙漠……為了保證研發(fā)的坦克、導彈不“掉鏈子”,越是荒無人煙、環(huán)境極端惡劣的地方,越是“貝塔”們要去的地方。他們的艱辛奮斗、不懈攻關,一步一步澆筑了成功的基石。
每個人都離不開特定的時代,個人的價值必然打上時代的烙印?!柏愃眰兊膲粝氤烧妫俗约旱膫€人奮斗,也離不開新時代國家科技“硬核”實力的提升?!按髧仄鳌钡膲粝耄谝粋€個“貝塔”努力下,變成生動的現(xiàn)實。而我國科技自立自強的鏗鏘步伐,如堅實的階梯托舉了他們的成功。
點燃你我夢,照亮“中國夢”。每個人的夢想都與國家的夢想休戚相關。像“貝塔”們一樣的奮斗圓夢者越來越多,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就會越來越近。(陳立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