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諾貝爾物理學獎和化學獎出人意料地雙雙頒給了與人工智能相關的成果,引發(fā)全球矚目。這一突破性成就不僅彰顯出人工智能技術在科學研究中的重要地位,也預示著其將在更廣泛的領域中發(fā)揮關鍵作用。當AI觸摸到人類智慧的“金字塔尖”,科技的疆界被不斷拓展,我們的生活也迎來無限的想象空間。
人工智能對傳統科學方法的顛覆,使得許多曾經難以解決的問題迎刃而解。但隨之而來的是,許多人心中不免產生焦慮,擔心自己會被時代淘汰。這種“AI陣痛”源自對未知的恐懼,也源于對自身價值的懷疑。比如,在被AlphaGo擊敗后,世界圍棋第一人柯潔沮喪地表示,AI讓圍棋無聊透頂,人類棋手已沒有魅力;一位資深記者在嘗試人工智能寫作后感嘆,其生成的新聞稿比自己寫的還要生動有趣。
心理層面之外,“AI陣痛”也沖擊著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社交平臺上,有網約車司機對“蘿卜快跑”的自動駕駛技術憂心忡忡,表示“失業(yè)危機迫在眉睫”;有程序員竊喜AI讓自己的工作效率提高數倍,但也憂心“老板知道后會不會裁員”;有畫師抱怨,AI畫作逐步提升的作品質量和望塵莫及的輸出效率,讓自己“壓力山大”。許多其他行業(yè)的從業(yè)者也紛紛表達迷茫和困惑,不知該如何在AI時代重新定位自己的角色。
科技進步的速度讓人應接不暇,AI已不再是虛無縹緲的未來想象,而是切實可感的現實挑戰(zhàn)。其實,文明的長河中,革新的浪潮總是此起彼伏。從蒸汽時代到數字紀元,每一次科技的躍進,人們都曾懷著忐忑與疑慮,但卻最終在適應中找到了前進的方向和動力。歷史經驗表明,智能化、自動化不僅解放了生產力,讓曾經繁瑣的工作變得輕松高效,還創(chuàng)造了新的工作崗位,人類獨特的直覺、判斷和情感在面對復雜情況時仍不可替代。
既然無法阻擋技術進步的的潮流,不如主動擁抱變革,用學習來治愈本領恐慌,用創(chuàng)新來擺脫路徑依賴。就像許多年前我們第一次用鍵盤取代紙筆寫下文章、第一次劃動智能手機的屏幕獲取信息時那樣,使用AI起初可能充滿困惑與不適,但通過不斷學習實踐,我們終究會駕馭這項新技術,讓AI從“競爭對手”變?yōu)椤俺檬止ぞ摺薄?/p>
目前,不少面向各行各業(yè)、普通個人的AI教程已經上架。B站上,“零基礎入門AI繪畫”“只用90分鐘學會AI”等課程點擊量屢創(chuàng)新高。書店里,《人工智能及其應用》《深度學習》等教程擺上書架,吸引眾多讀者駐足。很多大學在設立人工智能專業(yè)之外,也開設了面向全體學生的AI通識選修課程,讓更多學生有機會了解和學習相關技術。這些都為普通人提供了走出“舒適區(qū)”的機會,在科技浪潮中學出屬于自己的一方天地。
事實上,通過主動學習AI技術,不少傳統行業(yè)的從業(yè)者已經開始嘗到甜頭。比如,網文寫作領域,出色的想象力和結構布局,加上巧妙地運用提示詞讓AI生成文案,已經成為一些作者寫出爆款作品的利器;在設計行業(yè),一些設計師借助AI快速生成初稿,將更多精力投入到創(chuàng)意構思和細節(jié)打磨中,大大提升了工作效率和作品質量。
AI時代的到來,既是挑戰(zhàn),也是機遇。它為我們提供了重新定義自我、發(fā)掘潛能的可能,每個人都有機會成為更好的自己。不妨更自信一些、更勇敢一些,把終身學習作為治愈“AI陣痛”的良方,用知識的力量成就更加光明的未來。(淳聲 蔡蘊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