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約評論員/蘇興語
延長開放時間、取消預約要求、取消“周一閉館”……今年暑期,全國各地博物館紛紛推出新的開放政策,適應旺盛的參觀需求。一些博物館還在互動觀展、教育活動上下功夫,為觀眾提供更好體驗。一系列“出新”更“走心”的服務,讓博物館更貼合大眾需求, 為廣大市民提供了更多接觸歷史、了解文化的機會。
博物館是存史啟智的平臺,以歷史與文化涵養(yǎng)公民精神,凝聚起強大、深厚的社會奮進力量。近些年,博物館“熱”蔚然成風。據(jù)國家文物局發(fā)布的數(shù)據(jù)顯示:2023年我國博物館接待觀眾12.9億人次,創(chuàng)歷史新高。豐富多樣的展覽、互動體驗和教育活動,不僅滿足了公眾對知識的渴求,也促進了文化的傳承與創(chuàng)新。暑期是旅游旺季,服務“出新”更“走心”,既是一場文化之旅的“雙向奔赴”,也必將進一步讓博物館“活起來”更“火起來”,讓文化之美走出高冷的展柜、走進火熱的生活。
一個博物館就是一所大學校,能夠讓公眾更好感知歷史脈搏、涵養(yǎng)文化自信。根據(jù)中國國家博物館近期發(fā)布的公告,今年7月11日至8月31日,每周二至周日延時閉館,開放時間為9:00至17:30;南京博物院、陜西歷史博物館、湖南博物院等場館,也推出了暑期延時參觀服務。值得一提的是,更有博物館打破“周一閉館”慣例全面開放。比如,北京地區(qū)的北京天文館、孔廟和國子監(jiān)博物館、北京石刻藝術博物館等,將閉館日期由周一調整為周二,“錯峰閉館”分散客流量,緩解參觀壓力。博物館參觀更為便利,讓人們更好體悟中華文明的源遠流長、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必將更好激勵和鼓舞民族在傳承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中不斷增強文化自信,凝聚起強大奮進力量。
博物館有很多寶貴文物甚至“國寶”,它們實證了中國百萬年的人類史、一萬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這個暑期,還有一個個“重量級”展覽推出,展示國家寶藏、世界寶藏。比如,從尼羅河畔到黃浦江畔,中埃聯(lián)合考古隊在薩卡拉的最新考古發(fā)掘成果,直接從考古遺址運到上海博物館“金字塔之巔:古埃及文明大展”展出。又如,“探秘古蜀文明——三星堆與金沙”展正在北京大運河博物館展出。博物館的力量潤物無聲、燭照前程,讓文物說話、讓歷史說話、讓文化說話,就能把其中所蘊含的深刻哲學思想、人文精神與寶貴價值理念更好傳遞到廣大公眾心中,并融入大家的日常生活中,更好發(fā)揮教育功能。
知史以明鑒,查古以知今。在博物館,人們回望來程是對歷史的尊重和紀念,明確去處是對未來的期待和承諾。這個暑期,服務“出新”更“走心”,博物館“活起來”更“火起來”,破譯出時間深處激蕩著的“復興密碼”,全社會正得到更豐富更持久的文化滋養(yǎng),億萬人民必將更有信心和力量奔赴更遠更壯闊的山海。(蘇興語)